会员活动

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

发布时间:2010-08-17 点击数: 1750

〓文/仇保兴   人物图/摄影记者   龙红飞

 深圳作为国内绿色建筑建设的先锋城市,其设计、施工、建造、物业管理和建筑节能监管等为全国的绿色建筑带了一个好头。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能更好地、系统化地推行绿色建筑并逐步提升到低碳生态城建设的层次。

全国新建建筑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情况


    一、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1、历年检查结果比较
根据2005年以来历年检查的结果,大家可以看到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历程:2005年,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在设计阶段的执行率为53%,施工阶段才21%,也就是说当时大部分的新建建筑都不是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2006年,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执行率均大幅上升,但施工环节还有一半左右没有执行;2007年起,施工单位逐渐重视起来,到2008年施工阶段执行率已达82%。从21%到82%,表明我国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事业实现了一个巨大的飞跃。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在 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上出现如此巨大的跳跃性发展的阶段。   
    绿色建筑本身要取得市场的认可是非常艰难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最大的区别是,建筑节能侧重考虑在建筑中如何节约使用能源。发达国家在1973年能源危机时,从节能的目的出发建造了不少封闭性较好的建筑,但同时也造成住在建筑里的人患上“建筑综合症”,导致医药费用的增加,结果造成另一种形式的资源浪费。到了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颁布了相关的提案,提出了“健康住宅”的概念,倡议建筑物必须是开敞通风的、有利于居住健康的。

座无虚席的报告会现场
   2、绿色建筑的四个关键词
    绿色建筑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室内环境必须是健康环保的”。在国外,从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节能逐渐发展过渡为90年代的绿色建筑,发达国家进行了两次改造,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而我们国家则是一步就跨越到绿色建筑——将居住人的健康、人与人的和谐与建筑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并列。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全生命周期”。据估计,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大约消耗了50%的能源、48%的水资源,排放了50%的温室气体以及40%以上的固体废料。从建材的生产到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这一过程动用了最大份额的地球能源并产生了相应的废气、废料。
    第三个关键词是“绿色建筑必须是适用技术的”。以深圳的建科大楼为例,其中并没有运用非常复杂的新技术,而是通过采用不少合适、低成本的技术——如自然通风设计等,在深圳的过渡季节可减少三个月的空调使用。不仅所耗能源大为减少,而且自然通风带来了健康效应,使在此工作的人员接受并热爱这样的工作环境,更激发起工作热情,由此发挥更大的生产和创新潜力。
    深圳地区绿色建筑成功设计最关键的因素,一是通风,二是遮阳,三是建筑立面绿色和屋顶绿化。这三项非常简单的技术应用可大大降低空调的使用,使建筑能耗降低50%以上。在北方,需要在建筑墙体中加上非常厚的聚乙烯泡沫保温材料,因为北方冬天的室内外温差可高达40度以上;而深圳在最热的时候,室内外温差一般不超过10度,这种气候条件下就不需要特别加强墙体构造来保温。因此,在深圳做绿色建筑应主要从以上最简单的三项技术应用着手。
    绿色建筑应尽可能地采用适用技术和降低能源消耗的构造。我国传统的建筑都有意识地利用风能、太阳能,像皖南的徽派建筑就设有通风口、天井,夏天打开建筑里的地窑封口就有冷空气出来,非常凉快。这些建筑是非常生态化的,不消耗任何能源。此外,陕西的窑洞也是其中一种传统绿色建筑,它是冬暖夏凉、非常节能的传统建筑。
    第四个关键词是“绿色建筑必须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筑是能源使用的载体,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电梯下降的势能以及人活动产生的热能等等都收集起来,使成为能源的发生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和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3、绿色建筑标识 
    以上是绿色建筑的四个关键词,那么,作为老百姓如何判断什么是绿色建筑呢?答案就是给建筑发绿色证书,由相关测评机构对建筑的设计与实际性能进行评估之后颁发。
    在建筑能效测评方面,由能效测评机构对建筑物能源消耗量及其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监测、计算,并给出其所处水平的报告。依据能效测评结果,将建筑物能耗等相关信息向社会明示。
    在绿色建筑等级认定方面,在新建筑开工前对设计进行预评价,对已建成建筑进行“四节二环保”性能的评价,将“绿色建筑”从一个专业术语转变为建筑项目管理的一般流程,取缔冒牌“绿色建筑”的生存空间。
   4、绿色建筑组织 
    目前,上海、深圳、厦门、广西、浙江、江苏、四川、新疆等三市五省已成立绿色建筑委员会,广东、重庆、山东、福建、湖南等一批省市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二、正确的发展观和城市应对之道
    1、城市已成能耗与碳排放的主因
    城市是由建筑所构成的,从碳排放来讲,城市是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我国有600多个城市,两万多个集镇,对其中287个地级以上市进行统计,这些城市的能耗占中国总能耗的55.48%,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中国总排放量的58.84%。近三百个城市就占到能耗和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如果把其余的城市、集镇都加进来,至少要占到社会总能耗的80%以上。一万多年以来人类历史进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从原始的城市化一直到工业化推动的快速城市化。去年是世界的“城市化年”,人类历史上首次有50%的人口集聚在城市,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在未来,城市人口仍将不断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将更加集中于城市。城市既是人类最终的归宿,又可能成为摧毁人类栖息地——地球的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城市化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使人们生活条件更好,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灾难之源。关键在于我们应如何控制建造城市的过程、如何有效地管理城市。

 各国能源消耗比较      

 

   在建科大楼十楼深圳市建筑能耗数据中心,仇保兴副部长仔细观看,时时询问。

                                                                            
    2、探索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为什么我们要在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上下功夫?美国使用能源的方式是最不节约的,占全球总人口仅5%的美国消耗了全球25%以上的能源与其它资源。但我国人口基数大,而且由于工业化大国转移排放量大,已经成为全球能耗最大的国家之一。现在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倡导新能源的利用,更凸显了中国在全世界所占的能耗比例。中国目前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我们走美国的发展道路,中国的人均耗能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更加惊人。所以美国和国际社会都非常担心中国会走这条道路,这一结果将意味着全球需要的能源将是现在地球所产能源的三倍,那是非常可怕的情景。我们不能走美国式的发展道路,即A模式(American model),也不可能像美国布朗先生提出的B模式(Brown model)那样,要求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停止发展、停止碳排放、停止进步,成为发达国家的后花园,为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提供空间。我们要走自已的道路,探索自己的发展的模式——C模式(Chinese model)。所以我们有一个均衡和谐的发展观:一是要发展,二是要减排,三是要改善,不断地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和自信心。
    我们知道,欧洲的城市是密集型的,而美国的城市是低密度的。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在于:欧洲是先有城市化、后有机动化的,而美国则是两者同步进行,是一种车轮上的城市化。人们一旦拥有了小汽车,在地理范围上就有了自由的选择权,所以美国在短短100年的时间里,城市人口密度从每平方英里8000人下降到3000多人,下降了将近三分之二,这一趋势现在仍在继续。这种低密度城市带来的结果是:仅从油耗上来讲,同样的人均GDP和生活质量,一个美国人所消耗的汽油相当于5个欧盟人或7个日本人的消耗量。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副作用。美国人因为依赖汽车导致肥胖症增多,是肥胖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因为肥胖病需要大量的医疗费用,所以美国又是医疗支出最大、增长最快的国家。美国医疗保险费用每年上升35%,已成为美国历届政府都不愿面对的巨大包袱。这都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模式,即 A模式所导致的后果。遗憾的是我们有很多官员,还有建筑师、规划师,都非常崇拜美国的模式。必须特别强调的是,A模式是走不得的,无论是从人类的健康还是地球的健康来说,我们都不能选择A模式。我们到美国学习,从宏观上看美国只能作为一个反面典型,许多美国学者也指出这不是一个成功的模式。当然美国在绿色节能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创新点,但其放任自由的发展模式没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仇保兴副部长正在进行精彩演讲

仇保兴副部长委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郭元先总经理赠书寄言,并进行亲切交谈。

   3、小结
    总之,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方面从每个家庭的居所——绿色建筑入手;另一方面还必须从城市整体的层次来寻求应对之道,即打造生态城、低碳城。

 仇保兴副部长在建科大楼的屋顶花园欣喜地察看建科人菜地      

         

仇保兴副部长参观建科大楼的技术亮点并详细了解其特点和效益      在建科大楼的一楼大堂,仇保兴副部长倾听一座楼的故事。

 

   三、低碳生态城的类型与各地的初步实践
   1、低碳生态城的主要类型
    第一种是技术创新型生态城市。进入20世纪后,人类所有的科技创新都产生于城市,城市聚集了最有创意的人才;城市提供了人才相互交流学习、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平台及创意转变为生产力的孵化器。有了城市、就有了人才聚集和专业化分工的细化,以及知识积累的快速进行,从而产生科技创新。通过这些创新,可以解决城市带来的问题,所以才有由英国人设计、阿拉伯国家预计花费220亿美元建造零排放生态城区的计划。这个生态城区使用了所有我们能想像得到的科技,220亿美金的造价,只有5万人居住,其昂贵程度惊人。该计划于去年动工,因金融危机现已停止。这样的项目具有不可复制性、不可推广性,代价过于昂贵,只有那些因采油产生了巨量二氧化碳、自感应对此后果负责的石油巨头们才有兴趣去建造这种高科技的生态城市。
    第二种是适用宜居型生态城市。人类不仅需要乌托邦式的梦想,更需要具有可操作、多样化、大众化的实践活动。城市的拯救不能仅仅寄托于未来的技术发展,更要注重那些现在就可用的“战斗武器”。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才有了中国与新加坡、英国、意大利、瑞士、德国等发达国家合作来建设生态城市的项目。这类生态城市一般设定居住人口为30万左右,以实用技术为技术主体;以绿色建筑为建筑主体;以服务业或新兴产业为产业主体;以步行、骑自行车、坐公交等为绿色交通为模式主体;以TOD为主导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以可以复制、可以持续、可以改进为目标主体。这种模式在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是可推广、可借鉴的。国务院领导再三强调,我国现在建设生态城要选择土地贫瘠、严重缺水的地方,如果人类可以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造就一个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市,那无论什么样的地方都可以做到。所以,第一个生态城就选在不毛之地的盐碱地上建设。
    第三种是逐步演进式生态城市。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生态资源等各种元素在有限地理空间相互交织的网络系统,是具有自组织、自动演进的复杂有机体。生态城战略能促使这些“古老的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进。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城市,只要确立了生态城的发展目标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刺激,协同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促进其健康发展,就可以使之逐渐演变成一个生态城市。城市比较“老旧”不是主要障碍,因为城市自身可以演进。
    第四种是灾后重建改造型生态城市(镇)。“危机”意味着危难本身也是机遇。生态化重建规划能促使受灾城市改变原先的演进轨道,跳跃性地获得抗灾害能力、系统的自主适应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正在修复中的四川汶川、青川等城镇将逐渐被改造成灾后重建型的生态城市。

            阿布扎布“零排放”生态城

  

     2.我国各地低碳生态城的初步实践
    目前我国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深圳光明生态城,以及湖南长株潭和湖北武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在规划建设中,还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投入到低碳生态城实践中。据估计目前有十几个城市已经在实施生态城市计划,有20多个城市已经在着手规划生态卫星城。中国正以最快的速度向世界上生态城市最多的国家迈进。比如,温家宝总理与新加坡李显龙总理共同签署了在中国天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定。天津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指标体系体现了复合生态原则——经济蓬勃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产业注重生态环保并以服务业为主体。在生态评价上,体现了生态能量的要求,必须是紧凑的、宜居的、自我创造就业的城市,探索在盐碱地上构建社会的生态网络,而且由生态河、生态链、生态走廊逐步向沿江、沿渤海湾延伸,倡导低能耗、低污染的交通模式,倡导高密度混合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在那里,水资源非常缺乏,但这也是选择新加坡合作的原因之一——新加坡是世界上水资源节约和淡水利用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
    再如曹妃甸生态城,占地80平方公里,在荒滩上进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尝试,主要从集约利用土地、积极利用可再生资源、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索生态城市建设的新途径,并致力于生态城指标体系的建立完善。在这方面,创新使用了多种评估工具,从零排放城镇、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开发新能源、中水回用、回收利用废弃物等理念,来探寻生态城市的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