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央视《焦点访谈》:绿色建筑 低碳生活

发布时间:2023-03-06 点击数: 1443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也包括: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说到碳排放,可能我们马上联想到的是工厂、飞机和机动车的减排。其实,我们每天安身的房屋建筑,就是一个碳排放的大户。据测算,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大约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所以,实现“双碳”目标,绿色建筑是一个关键。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推动建筑节能占比由30%一直到75%,再向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发展。那么,建筑节能都是怎么实现的?绿色建筑到底什么样?


太原老军营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太原市最大的老旧小区,有7000多户22000多人。61岁的刘俐萍和老伴儿在这套60平米的小两居里住了30多年。之前因为楼外没有保温层、窗户密封也不好、楼体外立面还有破损,因此夏天热冬天冷,刘阿姨苦不堪言。

这样的居住环境下,不仅居民的生活质量很差,而且建筑本身也会消耗过多能源,产生大量碳排放。过去,由于受技术水平等限制,建造的建筑通常缺乏完善的隔热保温条件,需要大量燃煤采暖、用空调调节温度等等,这些都会带来碳排放。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清勤:“2019年,建筑全过程的碳排放占到全国碳排放的50.6%,总量是49.97亿吨二氧化碳,也就是说实现‘双碳’目标,建筑是最大的碳排放原因。”

要实现“双碳”目标,就必须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近几年,在全国许多城市都陆续进行了对现有建筑,尤其是一些老旧小区的节能改造工程。2020年4月,太原老军营小区也启动了房屋节能改造工程,把楼房外墙保温层厚度增加一倍,为居民家里装上了密封性更好的中空塑钢窗,同时在屋面及地下室顶板都加装了保温层,形成封闭式保温体系。

现在,老军营小区居民家里的温度冬天提升了3—5℃、夏天降低了2—3℃,原来墙体透寒、楼顶漏雨、沿街噪声大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山西太原市住建局副总工程师刘杰:“由过去不节能的建筑,现在能耗降低50%,家里的空调基本不需要了,居民这部分能源消耗和支出就可以节省下来。很多小区改造完之后,二手房价格每平米都增加了1000多块钱。”

太原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一期项目已经在2021年年底完成,二期工程2023年年底完成。完工后,太原市每年可节省煤炭约40万吨,相当于节省花费近2亿元。随着城市煤炭和灰渣大量减少,环境质量也将得到较大改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原司长田国民:“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累计建成节能建筑近277亿平方米,比重超过了63.7%,北方地区完成既有居住节能改造面积超过17亿平方米,惠及居民超过2400万户,改造后室内舒适度显著改善,成为百姓心坎上的暖心工程。”

除了执行更为严格的节能标准,新建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各环节,都要尽可能遵循低碳环保理念,尤其要大力发展新型绿色建筑。在这方面,各地也都在大力推进和探索。8月下旬,深圳的高温天气仍在持续。在深圳建科大楼6楼的露台上,一场户外会议正在进行。记者用热感成像仪对温度进行了测量,此时户外温度在33℃左右,露天马路的温度则高达41—47℃,但这个露台的温度保持在26—28℃。


之所以能保持清凉舒适,是因为深圳建科大楼采用了立体绿化的设计,每层露台都覆盖了大片绿植,加上自然遮阳、通风的设计,使得露台就像一座座空中花园,人在其中,舒适又惬意。而在深圳建科大楼的室内也同样没有燥热的感觉。记者看到,许多办公室并没有开空调,但依然清凉舒适,还不时有自然风吹进来。这是怎样做到的呢?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袁小宜:“大楼的自然通风,借鉴了广东岭南地区民居的冷巷做法。我们设计的时候,把整个大楼通过三个横向、一个纵向的手法切成六个块,这样就给整个大楼增加了若干自然通风的风道。”


原来,深圳建科大楼的设计非常有讲究。它的整体造型呈现“凹”字形,面向东南侧,这是根据深圳夏热冬暖、常年刮东南风的特点,使室内空间进深变小,让更多自然光照进来,同时用风道把东南风引入大厦内部,带走热空气,实现降温的效果。

整栋大楼通过最大程度的自然采光、通风和低耗能设计,整体节能率为60%,达到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最高级“三星级”标准。那么什么是绿色建筑?它跟普通建筑的区别在哪里呢?

王清勤:“绿色建筑实现了资源消耗更少、环境污染更小、人居品质更高的巨大飞跃,平均碳排放比普通建筑要减少20%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节约。”

2006年,我国发布了第一部绿色建筑国家标准,之后又在2014年和2019年分别进行了修订,明确:绿色建筑就是要从设计到施工,从使用到拆除的整个寿命周期内,都可以做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建筑。

要符合绿色建筑标准,需要在建筑的各个细节都体现节能理念。比如深圳建科大楼,它的照明系统也尽可能利用自然光源。通过专门的采光装置,将室外的自然光线聚集,再均匀导入室内,从而代替部分人工光源。

深圳建科大楼西面的墙体,西晒严重,于是设计者在这里设计了一面太阳能光电幕墙,它能吸收直射的太阳光热,不仅起到降温的作用,还能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大楼又提供了一部分电力能源。这一系列节能设计和技术,使深圳建科大楼在2010到2020年间,累计减少电耗720万度,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829吨,比同期建成的同类建筑节能约40%。

打造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因地制宜,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节能、环保、舒适的目标。在重庆,有一栋开满鲜花的绿色建筑,凭借它的高颜值,成为城市钢筋水泥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栋建筑叫“重庆房子”,它建在一个小山坡上,金竹、常春藤等几十种植物遍布每一层露天花园,也覆盖着建筑的整个外墙。这不仅使建筑看起来充满生机,更奇妙的是,它的植被造型和功能还会随着四季更迭而变化,成为一座具有生命周期的活建筑。

“重庆房子”总设计师陈毅航:“夏天植物长得最茂密的时候隔热,形成微气候、微循环,能够降低整个玻璃表面的温度,形成节能的效果。到了冬季的时候,整个枝叶都枯萎了,阳光就可以很方便进入室内,能够满足室内采光要求。”

为了让外墙的绿植呈现丰富多变的造型,并满足不同季节的隔热、采光、透气需求,团队要定期对绿植进行专业的管护。

这个“重庆房子”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巧妙利用山坡上的风和建筑一起“呼吸”。设计师打破了常规的围合体建筑结构,设计了从西北角进风、东南角出风的“L”形风道。

重庆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会副会长、西南地区国家绿色建筑基地秘书长丁勇:“针对这个地块常年的一些风向、风速,计算整个通风廊道的大小、尺寸,既满足了重庆人习惯通风的人文思想,又能跟当地气候很好结合起来。”


美观、节能、舒适,“重庆房子”是打造绿色建筑的一个成功尝试,也是未来建筑设计的方向。

王清勤:“‘重庆房子’是最能体现重庆山城特色的建筑,它结合重庆的气候特点,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立体绿化的绿色建筑技术。”

根据《“十四五”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到2025年,中国城镇的新建建筑百分之百都要执行绿色建筑的标准。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建设发展方式。


田国民:“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由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20亿平方米,10年增长了500倍,累计建成绿色建筑达86亿平方米。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迈上新台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建筑领域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场,推动建筑的节能低碳发展意义重大。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了90%。《“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要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让建筑“绿”起来,我们的生活空间会更加宜居,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更加清洁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