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布时间:2023-10-30 点击数: 1406
“这个社区公园可以命名为联合国人居署公园。”10月21日,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麦慕娜·谢里夫女士在调研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时高兴地表示。她称赞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与有关各方一道,将一个老旧停车场改造成“绿色、低碳、人文、智慧、共享”高品质宜居社区公园。记者从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获悉,10月21日至23日,麦慕娜·谢里夫女士一行在深圳访问,调研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等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副司长李喆全程陪同。
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麦慕娜·谢里夫女士(左六)和众人在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合影
联合国副秘书长给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起了“新名字”
10月21日下午,麦慕娜·谢里夫一行专程来到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调研,参观了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听取了深圳市绿色建筑低碳发展的实践和倡议、城市规划情况、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和安居微棠城中村改造情况。
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是深圳全面落实“双碳”战略,积极探索推动城市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所打造的全市首个近零碳排放示范社区共建示范试点项目。社区由开放式公园、近零碳便民设施、智能化立体停车库、文体活动中心等区域组成,在设计阶段就请居民参与,共同缔造美好社区。该项目以提升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品质为出发点,以“绿色、低碳、人文、智慧、共享”为目标,集成运用被动优先节能降碳技术、新型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BIM数字孪生社区构建技术,实现既有建筑超低能耗改造、可再生能源系统规模化应用和社区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高的综合示范,将甘泉路社区打造成为片区形象获提升、社区居民得实惠的民心工程,以“双碳”引领绿色发展的教育、实践及宣传基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社区级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
在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麦慕娜·谢里夫详细了解示范社区的建设、使用情况,饶有兴致地体验了社区有关设施设备,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她认为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不仅是一座停车场,还是一座供居民休闲娱乐公园。同时还采用很多绿色、低碳科技,比如水循环系统、光电供能等,社区的楼顶还是一座屋顶花园,还有寓教于乐的功能。她称赞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携手各方,将一个老旧社区改造升级成周边居民共享美好人居的社区公园所做的努力,“这个社区公园可以命名为联合国人居署公园!”麦慕娜·谢里夫高兴地说。她表示,看到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让各行各业的居民都能共享发展成果,体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包容,她一直强调,包容对一个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局长徐松明表示,非常感谢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麦慕娜·谢里夫女士对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一直以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积极探索“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实践路径。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凝聚了建设各方强大合力,大量采用“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创新集成应用,形成共建共治共融共享的建设管理新格局,打造成集生活休闲、文体活动、公共停车于一体的社区共享空间,切实增强了片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联合国人居署希望加强和深圳的合作
联合国人居署致力于推动实现“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两大目标,在90多个国家开展项目,通过知识、政策建议、技术援助和合作行动促进城市和人类住区的变革,为推动全球社会和环境方面可持续性人居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深圳与联合国人居署交流合作密切、合作关系良好。早在1988年,深圳率先启动“第一次房改”,推动了深圳乃至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繁荣,深圳也因此荣获了1992年“联合国人居奖”。2005年首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落户深圳;2019年在第74届联合国大会期间,联合国人居署举办“深圳故事”研究报告发布及研讨会;2021年在联合国第76届大会期间,联合国人居署举办“深圳故事:文化、创造力与城市创新”边会;今年,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组团参加第二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会议还专门介绍了包括深圳在内的城市保障房建设情况以及长圳保障房等案例。
麦慕娜·谢里夫表示,中国一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联合国人居署也与中国的很多城市进行了合作,深圳的确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非凡成功案例。对于联合国人居署而言,首先看重的是住房工作,深圳将很多的科技创新元素都融入了住房建设当中,特别是全力推广绿色科技、绿色能源的应用,这值得许多成长中的城市、经济特区和新城学习借鉴。其次,气候变化问题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点议程,联合国人居署也很重视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行动降低对环境,尤其是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点在深圳的案例上也有体现。
麦慕娜·谢里夫表示,深圳是一座充满创新力、动力、活力、魅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建成为一座全国第三、亚洲第四、全球第十的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史上的奇迹。联合国人居署和深圳有着很多很好的合作基础,接下来双方还将积极探索在绿色建筑、绿色科技等领域建立深层次合作。
徐松明表示,一直以来,深圳始终践行联合国人居署对住房的理念,坚持“住房不仅仅是一个屋顶,它是改善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机会”,致力于提供安全、宜居和经济适用的住房,始终将住房部门的可负担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置于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全力推进“住有宜居”,这与联合国人居署的工作理念原则、目标方向不谋而合。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据悉,麦慕娜·谢里夫女士一行在深圳访问期间,还参观考察了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并前往南头古城、大沙河生态长廊、深圳人才公园,调研古城保护与利用、人居环境改善情况。
共建零碳社区 共筑美好城市 共享幸福生活——解锁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
甘泉路在深圳并不出名,这是一条南北走向、全长仅约200米的小路,隐藏在繁华喧闹的市中心。不用电子地图,你可能找不到它的位置。在搜索引擎上,你甚至找不到它的故事。其实,甘泉路是有故事的,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围绕甘泉路,携手有关各方和周边居民一道打造了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如今,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都来参观、点赞,小小的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有何神奇之处,且看本文细细道来。
共建零碳社区:“碳”索·可持续社区的深圳方案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提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明确“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发展正式迈入低碳时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并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以可落地、可推广为导向,积极探索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培育绿色生活方式。2021年底,深圳发布《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鼓励全市各区选取减排潜力较大或低碳基础较好的区域、园区、社区、校园、建筑及企业,推进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深圳的绿色低碳发展迈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福田区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应运而生。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位于福田区华强北街道福强社区,社区内约 20个老旧小区、约2万居民,原社区内环境整体品质不高,交通拥堵、停车难、休闲空间和公共绿地缺乏等是长期困扰居民的老大难问题。
2022年,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倡导发起,福田区政府会同深圳市建筑设计总院等单位多方参与,在城市建设领域作出近零碳排放的有益探索,通过公开对话、包容性设计、增强社区韧性和活力,打造出“绿色、低碳、人文、智慧、共享”高品质宜居社区,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社会互动的机会,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与包容,也为实现可持续的城市未来提供包容和有效的深圳方案。
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改造前后对比
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包含1个智慧立体车库、1个近零碳社区公园,以及设计大厦的节能改造,建成后实现片区人居环境的整体性重塑、系统性集成及跨越性提升,在大大改善周边居民生产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将成为深圳市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事业的教育、实践及宣传基地。
共筑美好城市:“碳”知·被科技点亮的人文社区
走进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太阳能智慧灯杆、石笼坐凳、充电长椅、低碳科普标识牌、互动设施随处可见。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从前期设计到建造施工,全周期贯彻低碳理念,广泛应用了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智能建造新技术,提高了建设效率,降低了成本,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所有新建和改建项目均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建成智慧立体停车库。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建设前,片区居民长期面临车位严重不足的通勤难题。为保障片区停车需求,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打造了全球首个立体、平面、充电、光伏一体化综合停车场。通过引入5G、AI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提供智能识别、智能计费、无人化管理、多样化支付场景应用,实现居民平均存取车仅耗时80s。停车库还可通过预约错峰共享停车服务,准确寻找车位,实时掌握泊位动态,提供更便捷、更优惠的错峰停车服务。同时,停车库配套运营管理、充电区等附属设施,满足城市核心区小汽车“停放、充电、候车、预约、检修”等一体化需求。相较原有地面车场停车规模,智慧立体停车库可停车数量提高16%,同步释放了90%土地(5130平方米)用于建设近零碳社区公园,实现便捷高效管理的同时,大大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
打造近零碳社区公园。公园整体约3900平方米,包含社区公园、二层平台公园、社区多功能近零碳报告厅三大区域,公园分为甘泉园、睿晶园、雅思园3个园区。通过多功能厅屋顶的北斗点位光导孔阵,为多功能厅提供自然采光,有效减少照明系统碳排放。设置太阳能智慧灯杆、太阳能充电座椅、光伏发光地砖等装置采集绿色能源。在公园一层,通过大量的架空层,有效改善风环境,增大绿化景观和水体面积,优化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设计大厦降碳焕新。设计大厦实施集约改造提升,在几乎不破坏原有外墙及玻璃的情况下,在屋顶和外墙处加保温措施,对项目光伏进行一体化设计,外窗采用高透光率玻璃,提高照明能效并优化控制方式,预计每年可节电35万度;同时,通过空调系统改造提升,预计每年可节电118万度。
CIM数字孪生社区。甘泉路近零碳社区在建设同时,还打造了深圳市住房建设领域首个围绕“零碳”主题而打造的 CIM数字孪生平台。该平台融合了 GIS、BIM和IOT等技术,汇聚社区内建筑三维模型、节能减碳、环境监测等大量数据,基于全市统一的CIM时空信息底座搭建“低碳示范、创新引领、智慧服务”等专题应用场景,可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仿真,模拟不同时间段、不同天气情况的社区场景;支持分专业BIM 构件信息查询;实现智慧立体停车楼的停车原理仿真模拟;接入社区碳排监测数据、视频监控、环境监测数据、车辆出入信息等数据,辅助园区智慧运营和精细化管理,充分展现了社区内的减碳成效、科技创新、环境态势和运行机制。
作为深圳市既有重要项目建模的示范项目,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试验出了一条国产化高质量低成本的既有项目建模方法和工具体系,以及高效的数据分享和资产管理应用体系,助力深圳极速先锋城市、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和数字孪生“四个先锋城市”的建设进程。
共享幸福生活:赞“碳”·人文情怀与新型社区
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建成后,附近的居民常到这里打卡,休闲运动……值得一提的是,甘泉路近零碳社区公园的改造升级除了科技应用之外,还注重保留人文底蕴。
为居民找回“心归之所”。甘泉路是华强北片区一条幽静小路,但只有一部分老居民还清晰地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地质勘探队在华强北区域作业时,无意间发现一处贮存优质天然矿泉水的水源。1986年,由市政府牵头主导,成立了“深圳市矿泉水厂”。此后这里生产的矿泉水成为深圳本土知名品牌,畅销粤港澳大湾区,一度霸占中国矿泉水市场销量冠军宝座,“甘泉路”也因泉而得名。甘泉之水滋养了几代深圳人,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原有场地的泉水早已不再用于生产。借助近零碳示范社区建设的契机,政府和设计师团队广泛征集居民意见,通过雨水收集和多重水技术的应用,结合太阳能,让旧泉眼以喷泉的形式再现。如今,甘泉路近零碳社区公园中“甘泉园”的设计建立,希望能将“甘泉”的故事带回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心中,让“甘泉”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新生。重树的社区地标,也让社区居民能有一个因泉而聚、因泉而自豪的“心归之所”。
老榕树与旧时光。位于雅思园东北角守护几代人的大榕树也被保留了下来,园区的建设充分考虑了这颗大榕树的原生态生存条件并预留生长空间,与其他新栽种植物一起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
打造混合多元的新型社区。近零碳社区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社会互动的机会,可供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人们共同参与社区生活,确保所有居民都能获得公平的机会来享受社区的资源和设施。社区由开放式公园、近零碳便民设施、智能化立体停车库、文体活动中心等区域组成,在设计阶段就请居民参与,共同缔造美好社区。近零碳报告厅最大程度进行了空间利用并对市民开放,居民在这里举办多种文艺活动,刚投入使用便吸引了很多居民在这里施展才艺,真正成为了市民的文化舞台。据不完全统计,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开放半年来,近零碳报告厅累计举办包括大型交响乐在内的20多次文艺演出,30多次大型会议,50多次社区活动,累计服务市民上万人次,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与包容,助力打造以人为本的理想人居环境。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向国际社会作出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庄严承诺,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付出艰苦努力。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作为我国首批实验零碳项目,实现了科学、人文、艺术互融互促,微改造、微循环、微生态相得益彰,政府、社会、市民共建共享,是对可持续复杂复合城市空间的创新研究和生动实践。
甘泉路近零碳社区科技亮点
近零碳公园
雨水花园
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收集设计大厦及公园场地雨水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景观水补水、回补地下水等,是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的典范。
纳米灌溉系统
项目采用了高分子纳米精准灌溉系统,节水、节能、省工、省肥、长效、环保,是现今高效节水灌溉的最精准模式,节水 80%。
透水铺装
公园的硬质铺装部分大部分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比例大于 50%,可以大量收集雨水、吸收地面扬尘,夏天比常规路面更凉爽,有效补充小区地下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实现雨天路面无积水,还能对雨水起到净化作用。
光伏发电与光储直柔
社区公园的甘泉园在西侧设置了光伏发光地砖,通过太阳能提供夜间照明。大厦屋顶及立面、车库屋顶、三层板楼屋顶以及连廊上空加装太阳能光伏板,连廊部分采用碲化镉薄膜光伏组件,其他区域采用高效单晶硅组件。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年总发电量预计为 40 万度电。
落叶堆肥箱
场地内设置小型落叶堆肥箱,可以将园内枯枝落叶等有机质进行发酵后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可持续循环利用。
北斗七星光导管
设置了北斗点位光导孔阵,在白天通过光导孔给园区下方的多功能厅提供自然采光,又能在夜晚化身北斗形灯带照明。可有效降低照明能耗,减少照明系统碳排放。
太阳能智慧灯杆
公园内设置 20盏太阳能智慧灯杆,由太阳能光伏组件发电,兼具路灯照明、实时监控、远程数据传输等智慧功能。
水光构架
水光构架造型独特,其既可以通过人体动能进行充电,在夜晚化成荧光廊展示时光流逝屏显效果,也是供人们休憩的座椅。
太阳能充电座椅
公园内设置太阳能充电座椅,太阳能充电座椅的座位表面铺设一块块黑色的小太阳能板。在座椅的侧边有一个无线充电托盘,下方有 USB接口,可为路过休息的市民提供手机充电服务,节能环保的同时也给市民带来极大的便利。
石笼坐凳
园内座椅采用石笼坐凳,将旧停车场拆除产生的垃圾再利用。石笼坐凳兼具使用寿命长、碳排放低、维护少、与周围绿植景观融合性好等优点。
汇碳能力绿植
园区优先种植固碳能力强、存活率高、适应性强的本土植物,包括保留原园区内 6株绿植,保证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这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碳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减少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
绿色无机颜料3D打印
国内首创绿色和卡其色无机颜料再生混凝土3D打印原创展品,首次调配出的绿色和卡其色再生建材3D打印座椅,制作材料基于本地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天然不褪色,无毒无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立体停车场
全装配式建造
车库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模块化幕墙、装配式防火隔墙,实现装配率95%,行业先进水平;装配式钢结构车库相较钢筋混凝土结构车库建造阶段节碳约30.87%。
模块化车厅设计
车厅采用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安装,将传统的检测装置、饰面板、布线等进行集成设计,既提升车厅品质,又加快安装效率。
钢结构全自动数字化生产
车库构件加工采用最新一代全自动柔性数字化生产线系统,智能制造车间实现智能下料-自动铣磨-自动组焊-钻锯锁-机器人装焊等全过程智能制造,缩短加工时间,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加工精度,降低了能耗。
全新一代智能搬运器
悬臂式抱持轮胎搬运器:定位精度±1mm,行走速度1m/s噪音更低,维护更为简单。对车辆轮胎保护性更好:车辆直接停放在平坦楼板面,与普通停车位无任何区别,轮胎和车身得到最佳保护。车辆适用性更强:轴距适用范围1800-3300mm,搬运载重达到2500Kg,极限载重3000Kg。
减震降噪技术
高负载曳引提升技术,停车设备采用曳引提升技术,并采用编码器测速,激光测距双重检测系统,较传统链条提升系统运行更加平稳高效。精准降噪,升降机所有支持轮导向轮都采用了低噪声、大承载的精密滚子轴承,安装减震垫减小震动噪声、减少系统的振动传递,整体运行噪声控制在65dBA。
矢量变频控制技术
采用新算法、新拓扑的矢量变频控制技术,使控制系统调节精度高,电机发热少,减少电机刹车调整次数,延长电机使用寿命,系统运行更为可靠。矢量变频+节能电机组合,可较传统单次停车存取0.3度的用电节约约10%,按全库每天存取1000次,全年节约用电约10950kwh。
自然通风
采用百叶自然通风,百叶折形设计后,通风面积增加12%,更利于室内降温。
绿色生态表皮
装饰幕墙采用可再生铝+木纤维的环保装饰材料,全面贯彻近零碳建设理念。
清洁能源利用
利用车库屋顶100㎡空间,未来与近零碳公园等项目统筹共建光伏板,发电量可达14500kwh/年,利用率11%,解决了光伏发电的消纳问题,践行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车库热对流
原有平面停车夏天暴晒车内温度达55℃——60℃,暴晒后车内空气污染,影响健康。车辆停放到立体停车库内,通过设计实现车库热对流,车辆停放可降至25-30℃,较室外停放降温30℃,车辆每次启动时可减少空调耗油0.25L/次,每年约减少额外耗油 94848L,相当于139.56吨标准煤。
智慧运维管理
车厅人性化设计。厅内部宽度4米、门宽3米,方便出入库,两侧车门可完全打开;停车位宽度优化到2300mm,无需收后视镜;车厅全平设计,走道区无设备凸起物,无障碍通行;设取车等候室,安装监控屏幕,实时查看取车动向。
全场景智慧化停车服务
全智能操作系统,平均存取车80s。将5G,AI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提供智能识别、智能计费、无人化管理、多样化支付场景应用。
智慧错峰预约共享
停车库将融合深圳预约共享停车平台,通过预约错峰共享停车服务,准确寻找车位,实时掌握泊位动态,提供更便捷、更优惠的错峰停车服务。按照高峰期车主要寻找到合适的车位至少要多行驶一公里计算,利用预约共享停车服务准确寻找车位,实时掌握泊位动态,每车少跑一公里,减少碳排放量约216克,按照每天预约共享100辆计算,全年减少近8吨碳排放。
多功能厅
电动环保伸缩座椅
文体活动中心设置了电动伸缩座椅,可实现会议模式与活动模式灵活切换。会议模式可容纳 311人开展相关会议论坛;活动模式将座椅收纳,形成 240㎡的室内休闲运动空间。污染物浓度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限值幅度达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