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布时间:2014-12-23 点击数: 24297
开发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咨询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北部梅林片区
用地面积: 3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 18168.76平方米
建筑高度:地上12层,地下2层,共57.9米
项目进展:2009年3月投入使用,已运营三年
获奖情况:深圳市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示范工程、《深圳市建筑节能“十一五”发展规划》绿色建筑重点工程、第一批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三星级项目、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第一批应用示范工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与低能耗建筑双百示范工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三星级、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LEED-NC注册项目
1. 项目概况
深圳建科大楼是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科研办公楼,融入了深圳市建科院多年实践中取得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项目定位集实用功能、实验功能、示范功能、教育功能和展览功能于一体。从设计到建设再到运营,建科大楼采用了一系列绿色适宜技术共40余项,大部分为被动、低成本和管理技术,均是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各方面整体考虑的综合性措施。
2. 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2.1节地与室外环境
建科大楼建筑场地周边现状及规划建筑为办公及居住项目。外墙实体墙面部分采用的铝合金装饰为非抛光的漫反射材料,不对周边建筑造成光污染。建筑物外立面玻璃采用低反射率的Low-E中空玻璃,且均设置外遮阳措施,白天不对周边环境产生光反射。
建科大楼采用“吕”字形体形和平面,经测算,室外场地人员活动区域风速基本保持在5m/s以下,风力放大系数为1.85,不影响人们正常的室外活动,同时保证了建筑的自然通风。
该项目植物设计包括一层绿化空间、六层空中花园、屋顶花园以及各层建筑花池四部分。作为公共建筑,其绿地面积为1835.4㎡,绿地率达到了19.7%。植物配置选用适合当地生长、易于养护的乡土树种。屋顶可绿化面积为800m2 ,实际绿化面积为500m2,垂直绿化由各层建筑花池以及墙面爬藤植物组成。
建科大楼地下建筑面积为4283.57㎡,而建筑占地面积为3000㎡,二者之比高达142.7%,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其主要功能为实验室、设备房与停车库,功能设置较为合理。室外地面面积为1500㎡,均设计成透水地面(包括透水环楼车道),铺在已埋设好软式透水管的碎石路基上。
2.2 节能与能源利用
建科大楼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围护结构、自然通风、采光等进行了优化设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计算能耗计算结果为节能54.2%。
根据建筑功能和负荷特点,采用多种空调系统,细化空调分区,分别进行空调系统的设计。部分负荷和部分空间使用时,对冷热源和输配系统进行合理调配。地下一层实验室采取水源热泵和室外水景冷却技术,主要办公区域选用水环空调、冷却塔和风机盘管,冷却塔和冷却水泵随负荷变化进行运行台数调节或变频调节。9、11层南部选用VRV系统和新风系统,10层选用高温冷水机组,并增设辐射顶板和溶液除新风湿系统,其它各楼层均采用全热回收新风系统,通过新风与排风的热交换,回收部分冷量;展厅和餐厅选用高效水环式全空气系统。报告厅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可实现过渡季节全新风运行,全空气系统的新风入口及其通路按全新风配置,通过调节系统的新、回风阀开启度,可实现过渡季节按全新风运行,空调季节按最小新风比运行。报告厅设有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可以按室外温度或焓值控制新风阀开度。
在照明用能及控制方面,地下车库采用采光天井和光导筒的方式,有效节约照明用电;楼梯间采用远红外线感应开关控制的自熄式吸顶灯;大厅、走道主要以节能筒灯为主;办公区域光源选用T5灯管,替代传统的T8灯管。办公区域照明采用人工照明结合室外自然光分区照明控制,随着室外光线强弱变化,开闭室内的一组或数组灯具。部分会议室采用LED照明进行技术示范。
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根据深圳地区日照条件,该项目屋顶花架安装单晶硅光伏电池板;大楼西、南立面采用光伏幕墙系统;与光伏遮阳棚结合的多晶硅光伏组件。全年光伏系统(2009年7月~2010年6月)发电量约6.2万kWh,为建筑用电量的5.6%。同时,每层卫生间淋浴采用半集中式系统,食堂、公寓采用集中式热水系统,部分公寓采用分体式系统。生活热水全部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2.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该项目结合当地经济状况、气候条件、用水习惯和区域水专项规划等,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采用人工湿地、雨水收集、中水处理回用等措施。在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选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结合环艺设置人工湿地处理维护系统,根据总平面图布置,于大楼南侧设置处理雨水人工湿地,面积为95平方米,处理水量71m3/d,使所收集雨水每5天左右循环一次以满足景观用水及绿化浇洒用水水质要求。
雨水收集系统与种植屋面相结合,不设常规雨水利用的弃流装置,利用屋面花池过滤雨水,提高雨水回收率。水箱分散放置顶楼,雨水可自流收集。屋面溢流的雨水以及未经花池处理的雨水都直接排放到环楼车道上。再经地下的碎石、石屑和软式透水管过滤后汇至蓄水池。对使用不完的雨水,暂存在碎石层中并缓慢向地下回渗,涵养地下水。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室外道路冲洗、景观水体,以及绿化浇灌等。
建科大楼所有水龙头、座便器、淋浴器选用节水型器具,节水率高于20%。其中二层采用无水小便器进行技术示范。
2.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在建筑材料的节约利用方面,建科大楼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卡纸板、金属、木材、废塑料等全部回收再利用,废混凝土总量为191.1吨,回收利用量为29.742吨,废弃物总回收比例高达42.8%。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3140吨,所有建筑材料总重量31008 吨,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有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为10.1 %。
2.5 室内环境质量
建科大楼通过采用“吕”字型建筑平面布局,高效的围护结构,合理的空调系统等优化设计措施, 保证了各房间内合理的温度、湿度和自然通风效果。在噪声控制方面,通过局部区域减少开窗面积,采用双层窗,建筑构件隔声,设备防噪及其他减低噪声的措施有效控制办公空间内的噪声污染。
建科大楼根据不同立面风压分布选择不同的开窗方式,保证足够的可开启面积。外窗采取平开、上悬、中悬等开启方式,有效降低空气渗透量,可开启面积比例为31.3%。
外窗内外采用反光板,增加采光进深,提高采光均匀度30%以上,部分外窗采用带活动百叶的中空玻璃窗,调节活动百叶,均匀室内照度分布,部分房间利用玻璃隔断达到加强室内自然采光的效果。根据建筑形态,功能需求等选择不同遮阳形式,活动推拉遮阳百叶以及中空百叶遮阳。
2.6 运营管理
建科大楼项目制定了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化管理制度,并予以实施,运行至今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采用了高效合理的智能化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包括:空调设备维修保养规程、空调设备(设施)运行管理规程、节约用水工作规程、固体废弃物管理规程、清洁及消杀工作检查标准、节约用电工作规程等。
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楼宇自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信息网络部分(包括综合布线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数据网络系统),其他部分(停车场管理系统、可视对讲及居家防盗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同时,监测系统主要包括:室内外环境监测,包括室外微气候、室外热岛强度、室内空气品质等;玻璃观光电梯等节能技术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空调系统的监测,对各个空调系统的效率、节能效果进行监测;可再生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微风启动发电系统,技术合理,运行高效。
3. 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该项目以4200元/平方米的工程造价,实现了每年减少运行费用约76.3万元,其中相对常规建筑每年节约常规电能约109.44万kWh,节约电费69.7万元,建筑节约用水量5111吨,节水率52%,节约水费1.5万元的经济效益指标。
3.2 环境效益
该项目每年常规节能减排CO21091.12吨,太阳能发电减排CO275.37吨,共计减排CO21166.5吨;中水回用减排污水排放5111吨。为改善空气质量、控制温室效应以及节约水资源、减轻市政供水压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3.3 社会效益
该项目除了满足深圳建科院自身办公应用外还承担了绿色建筑科普教育的社会任务,向社会开放,免费让市民参观,向市民展示节能技术,宣传绿色建筑知识,社会效益显著,截至目前,建科大楼已经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参观考察超过2万人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来源:《深圳绿色建筑案例选编》